尽管目前我们尚难根据历史条件、时代需要、作者的威信以及理论的成熟度等因素来判断这本《经济学》能否成为代替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第四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当代进展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对此做出了回答。
在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一书的原文版序言中,作者写道:“那些经典式的教科书所阐述的原理已经不是今天的原理。马歇尔的教科书出版于100年以前;萨缪尔森的那本书也接近于50年之久。我们经济学者所理解的本学科的内容已经有了改变,以便反映变更中的世界;然而,教科书并没有跟上我们的步伐。”的确,在最近二十年间,世界经济发行了一系列目不暇给的重大变迁,从长期疲软的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到不可一世的日本陷入衰退的泥沼,从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到欧洲统一货币,从震撼美国银行系统的储蓄与货款协会危机到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令人兴奋甚至于心惊胆战的消息充斥着我们这个星球。当传统的理论家们在狂风中吃力地支撑着自家的大旗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开始抱怨书中的原理把大众的思维远远地阻隔在了时代的后面。
在斯蒂格利茨的书中,作者要实现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结束这种混乱局面。斯蒂格利茨坚信问题的症结在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割。他打算告诉大家,经济学的理论只有一套,而非两套。宏观的经济分析必须基于微观经济学原理,而微观经济学则以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基础这一方式来表述。尽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仍然被认为是有效的研究工具,但如果不了解诸如相对优势、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这些概念,人们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市场经济所面临的问题。这本《经济学》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总量供给曲线就是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的加总。这意味着总量数字之间的关系是由个量厂商的行为所决定的。而个人的经济行为则正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多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败很大程度应归咎于忽略了对具体企业之类的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考察和不适当的抽象。这就使得对商业,尤其是金融和管理方面原理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研究成为了这本书的重要内容。
微观主体的激励机制和广泛的竞争在斯蒂格利茨看来是现代经济学对私有制市场信仰的根本所在。《经济学》中反复提到的前苏联集团的计划经济的失败基本上被描绘成未能向工人和经理们提供适当的激励、缺乏竞争、预算软约束和缺少刺激革新及增长的激励的结果。为了说明这种情况所造成的事实上的怠工的严重性,斯蒂格利茨甚至在第一章中就引用了一个据说在前苏联的工人中流传的说法:“我们假装工作,他们假装付工钱给我们!”这事实上印证了作者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一个经济的宏观状况是由内部微观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而忽视微观分析,违反市场经济原则所制定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制度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失败的。
1989年爆发的美国储蓄与贷款协会的危机显然对斯蒂格利茨的激励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不惜以大量的篇幅将以前我们认为通常应该出现在工商管理之类的书籍中的激励问题引入严肃的经济学中讨论。比如厂商如何试图激励他们的经理们,以及经理们又如何激励他们的工人们,乃至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等。
这本书中公认最精彩的地方,是说明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以及说明新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首先说明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如何发挥作用,然后再针对市场力量的不足说明政府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应该如何帮助把事情做好。也就是说应该是“看得见的手”帮助“看不见的手”,而不应该是指挥或者取代“看不见的手”。至于信息经济学则主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典型的是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学》中,企业的主人和管理者已不再被看作是利益相同的一方,而是彼此间也存在着利益矛盾。规避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斯蒂格利茨看来也就成了提高经济效率,减少公众损失的重要因素。
与作者的职务背景有关,这本书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即使是在处理国内问题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范例个案也被大量引用。显然,斯蒂格利茨对于自由贸易和跨国公司的态度是宽容的。在他看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无疑都有义务采取措施远离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只有这样,更高程度的平等和福利才有可能得到。
纵观全书,不难看出,这本《经济学》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政策导向色彩。尽管篇幅宏大,但作者还是力图突出那些每一个经济学学生都应该知道的基本原理,那些与现实关系最大、最能够说明这些原理的应用范例。从经济社会如何更有效地激励人们发明创造到如何激励人们不污染环境并保护自然,应有尽有。这本《经济学》从普通老百姓熟悉的事情讲起,对现代经济学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入门导引。这一点使它和国人心目中那些充满了单调的语言、枯燥的推导,专为考试准备的教科书迥然两异。
在西方经济学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入门教科书,即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尽管目前我们尚难根据历史条件、时代需要、作者的威信以及理论的成熟度等因素来判断这本《经济学》能否成为代替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第四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但我们似乎可以肯定这本代表着西方经济学新思潮的著作至少应是代替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教科书之一,因为在西方世界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正在被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新思潮所取代。
(《经济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定价98.00元,《〈经济学〉小品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定价22.00元)